在上週天,Friend.tech官方推特發布了一則專案動態,表示已將其智能合約管理權和所有權參數設定為0x000…000的以太坊空地址,以防止將來對其費用或功能進行任何修改,換成大家聽得懂的話就是,Friend.tech團隊已經放棄了對智能合約的柴犬幣價格控製,項目在未來不會再有任何的升級和改進,這一行為實際上就是向大眾宣告了它的死亡。
受這項消息影響,Friend.tech的官方代幣$Friend在9月8日一天內從0.3美元暴跌至0.078,跌幅高達68%,當然在此之前該代幣的交易深度就已經低的可憐了,每日的交易量不超過100萬美元,這次事件中受傷最重的可能就是「麻吉大哥」黃立成了,他在5月份花費1560萬美元購買的$Friend代幣,如今僅剩51萬美元的價值。
其實自2024年開年以來,Friend.tech就已經難掩其頹勢了,不僅應用沒有什麼改進,官方推特的更新頻率也大幅降低,到了現在Friend.tech的官推已經完全擺爛,內容隻有每日的俱樂部排行榜了,遙想Friend.tech在2023年底掀起的社交盛況,屬實是令人唏噓不已,本篇文章我就帶大家回顧Friend.tech是如何走向沒落的,以及我為什麼認為SocialFi賽道在本輪牛市或已完全出局。
從人聲鼎沸到無人問津,Friend.tech的崩壞僅花了3個月時間
Friend.tech於2023年8月10日在Base鏈上推出,憑藉著獨特的KOL粉絲代幣化設計,結合上一碼難求的飢餓營銷,讓眾多極度渴望流量變現的推特博主們一窩蜂的加入了進去,結果便是Friend.tech推出的第一天就吸引到了2800人。當然,幣安幣前景既然處在23年底的擼毛熱潮尾聲階段,Friend.tech也沒忘記透過積分空投的方式吸引四麵八方的黑奴們,隨後在8月19號官宣的Paradigm參投信息更是為其再填了一把火,於是到了8月底的時候,Friend.tech總用戶數已經突破了9萬,TVL超8500萬美元,產生的協議Gas費用讓Friend.tech專案方收入近300萬美元。
然而,Friend.tech作為一款社交應用,卻將粉絲代幣、飢餓行銷、空投擼毛等這些隻能產生短期財富效應的手段視為其核心,把Friend.tech設計成了一個純飛輪玩法的“遊戲”,便註定了它無法長久維持。根據Dune數據顯示,Friend.tech最後的usdt換臺幣ptt輝煌定格在了23年10月初,這時Friend.tech協議收入已經高達1萬枚ETH,參與的總錢包地址數超23萬個,但當時市場的熱情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向席捲而來的銘文熱潮轉移,導致沒有足夠的新資金進來接盤,於是Friend.tech的飛輪大廈光速崩塌,到11月26日,Friend.tech創始人Racer直接註銷了其推特帳號,應用程式內的交易市場已經成了一潭死水。
當時間來到12月,Friend.tech團隊將其協議手續費地址中的8000枚ETH全部轉入了Coinbase,或許這時的Friend.tech團隊對專案還抱有期望,沒有將全部ETH都提出來,並且在24年的5月份推出了V2版本,同時也是在本月完成了空投分配,官方也許是想著通過新版本的上線以及空投的財富效應讓項目復活,但現實卻很骨感,幣安教學市場已經完全對Friend.tech失去了興趣,於是在6月11日,Friend.tech團隊將其協議地址內剩餘的2800枚ETH提到了交易所,至此Friend.tech團隊完成了全部套現,項目正式進入軟rug擺爛階段。
Friend.tech不是個例,SocialFi賽道在本輪牛市或已徹底出局
除了Friend.tech被永續性問題困擾最終導致崩盤,SocialFi板塊的另一個明星項目也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,那就是估值10億美元,融資金額超1.8億美元的Farcaster。
Farcaster在今年上半年扛起了SocialFi的大旗,與Friend.tech的短期財富效應策略不同,Farcaster的業務重心是構築一個可持續性的Web3社區門戶平臺,所以項目並沒有為普通用戶帶來早期的獲利模式,但憑藉著巨額融資,Farcaster依然在2月份迅速吸引了近9萬的用戶,每日新增用戶數最高達到了15000人,但這也是Farcaster最高峯的時刻,從3月開始, Farcaster的新增用戶數越來越少,如今每天的新增用戶數僅為400人,雖然專案在持續運作,但對比其誇張的融資金額,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當下SocialFi板塊所麵臨的困難。
其實早在今年年初,我就已經對SocialFi賽道在本輪牛市中的潛力產生了質疑,這個質疑是針對該板塊內的創新難題,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分析,一個是模式/技術創新,一個是敘事創新。
我們先來談談模式/技術創新,這種創新難度與其對應的競爭對像有直接關係。例如我們最熟悉的,包括公鏈、側鏈、L2網路、跨鏈協議等在內的基建板塊和DeFi板塊,這些項目是處於Web3產業內部競爭的狀態,因此這些項目方能夠拋開Web2,完全以Web3的思維角度去創新,對於當下正處於莽荒時代的Web3,他們的創新難度肯定是要小於像社交平臺、遊戲、音樂平臺等一係列應用賽道的,甚至DeFi板塊中眾多項目是徹頭徹尾的抄襲Web2金融市場的業務模式,卻依然可以在Web3獲得巨大成功,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獨立於Web2,在Web3行業裡自成一方天地,而社交平臺這種應用項目是不具備這種特質的,Web3用戶羣在應用層麵依然歸屬於Web2,因此他們的競爭對像是來自Web2的各個巨頭。
換句話說,如果一個項目可以在社交板塊中創新出一個新的社交模式,那麼這個項目無論是在Web2還是在Web3,都能獲得成功,可這種專案團隊又怎麼會放棄Web2,選擇到Web3這個甚至連專案方獲利管道都沒探索成熟的蠻夷之地來創業呢?所以模式創新對於現在的SocialFi板塊來說,無疑是癡人說夢。
既然模式創新太困難,那SocialFi的項目方們隻能從敘事上創新了,比如像Friend.tech這樣的,將KOL的流量和影響力代幣化,實現短暫的繁榮,亦或者像Farcaster和RepubliK這種通過潛在空投吸引用戶,再花精力去培養一個細分生態,雖然想法更長遠、合理,但實際效果卻是還不如Friend.tech,因為Web3用戶天生就有極強的投機屬性,眼見沒收益誰還來用你這個不成熟的app,所以SocialFi賽道在敘事創新中同樣舉步維艱。
我們如果在應用板塊裏橫向比較,就能發現即使在這其中,SocialFi賽道也是地獄難度。比如鏈遊賽道,雖然大部分項目的生命週期也不長,但伴隨著Web2遊戲大廠團隊、著名IP紛紛進駐Web3,遊戲的畫麵質量和可玩性相較於上輪牛市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,再加上Telegram小遊戲的流量入口,市場是認同當下鏈遊能夠吸引Web2用戶的敘事的,而社交賽道的敘事是什麼?“Social to Earn”?吸引Web2用戶?還是社交數據資產化?我們顯然是無法對這些敘事達成共識的。
我們綜合以上問題來看,雖然敘事創新相較於社交模式的創新更為容易實現,但直到目前,SocialFi賽道依然沒有湧現出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長週期敘事,在目前這個牛市行情已然在過半的情況下,SocialFi賽道或許已經徹底出局了,當然,我並不否認這個賽道的未來潛力,也相信未來SocialFi賽道會出現一個讓我們充滿信仰的全新敘事,隻是我認為發生在本輪牛市的機率不大了,而鏈遊纔是我們現在更應該投入精力的賽道。